首页-beat365亚洲官方网站-(欢迎您!)

2023年05月29日  星期一
最新公告:
河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安排一览表
河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安排一览表(十四)
河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安排一览表(十三)
河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安排一览表(十二)
河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安排一览表(十一)

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教学科研 > 学科建设学科建设

中医内学科

来源:中医三附院     日期:2017-09-05     浏览:153469次

    1.学科沿革

    第三附属医院中医内科学科自建院以来即开展中医内科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先后被确定为国家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学科及“十一五”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多年来为国家培养输送了一大批中医优秀人才,汇聚众多名医大家,国医大师2人(李振华、张磊),第一批至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19名(石冠卿、李振华、娄多峰、赵清理、张磊、高体三、郑建民、侯士良、唐宋、李发枝、袁占盈、刘茂林、侯士良、刘永业、和贵璋、冯明清、王国斌、李郑生、李庆海),省名中医5人(李庆海、孙玉信、周立华、李郑生、蒋士卿),河南省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5人(李振华、高体三、张磊、郑建民、侯士良)。拥有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1个(张磊、高体三、侯士良、李发枝、唐宋、郑建民、刘茂林、王国斌、冯明清、袁占盈、和贵璋)等,在临床、教学、科研取得了较大影响。中医内科学科集医教研三位一体、特色优势突出,1998年获得了中医内科学硕士授予权,2013年获得了中医内科学博士授予权,为全国较早建立的中医内科学科硕士点、博士联合培养学科。

    2.学科特色与优势

    中医内科学科在国内中医内科领域较早进行了专业分化,以中医药防治脑血管病及老年期痴呆的研究、中医药治疗肝病的研究两个方向为研究重点,每个方向均有明确、稳定的学术梯队、临床基地、科研项目、研究生培养等配套支撑,均已形成国内同专业较大规模的专业病区。多年来学科紧密围绕这两个方向,对其中医药防治中的关键问题,开展了多项有序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中医内科学科的发展。

    3.学术带头人简介

    张金生,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青年科技领军人物,河南省中医脑病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中华中医学会中医脑病、心病分会常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议专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河南省青年基金、省科技攻关、省教育厅、省中医管理局等12项科研项目;参加国家“863”、“973”、“十一攻关”等多项课题;先后主编著作4部,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5篇,SCI 4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厅局级成果奖6项,国家发明专利6项(第一名)。

    4.主要研究方向简介

    (1)中医药防治脑血管病及老年期痴呆的研究方向:该方向在张金生教授的带领下,病区开设床位60张,是目前省内中医医院规模较大的脑病诊疗康复中心,诊疗康复设施齐全,患者来自北京、上海、南京及全国20余个省市,团队基于历代医家对活血化瘀治法的认识以及对现代活血化瘀治法研究成果的理论分析,构建和完善活血化瘀“祛瘀血”和“生新”理论,提出了活血化瘀“肾属性”的理论假说。明确活血化瘀之“祛瘀血”层面包含“活血、行血、祛瘀、通络”,“生新”层面包含“生新血、生新物、生新脉、化旧生新”。活血化瘀治法之“肾属性”为具有修复和重建脏腑功能的“骨髓之精”和“脏腑之精”特性,是活血化瘀治法“祛瘀血”层面和“生新”层面的相互联系的中心环节。该假说的提出阐明活血化瘀治法“疏其气血,令其条达”的“祛瘀血”层面和“复其真气,化旧生新”的活血化瘀新理论的提出,指导了中医临床与科研的发展,促进中医理论的研究深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河南省青年基金、省科技攻关、省教育厅、省中医管理局等12项科研项目;参加国家“863”、“973”、“十一攻关”等多项课题。

    (2)中医药治疗肝病方向该方向为国家“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在孙玉信教授的带领下,病区开设床位60张,是目前省内中医医院规模较大的消化疾病诊疗中心,先后接待韩国、日本、奥地利及国内十余家院校有关人员参观学习。孙玉信教授是国家级重点专科肝病学科学术带头人,省优秀专家,省首届名中医,张磊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常委,省中医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承担国家级课题3项,获得省级成果奖3项,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主持的“国家十五攻关项目”--《张磊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所编著的《方剂大辞典》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团队历经多年的发展完善,形成三个优势病种:胁痛、积证与鼓胀。经过多年临床研究开发出系列院内制剂,包括运用补益肝气、化湿解毒法治疗乙型肝炎的肝舒乐片、利肝宁片,温阳化气、行水消胀法治疗肝硬化、肝腹水的消鼓散,扶阳涤浊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消癥汤,平溃敛疡法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溃疡宁片,保留灌肠法治疗慢性结肠炎的化瘀汤等。目前已建设成为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技术力量雄厚、基础设施齐备的队伍。

    5.科研情况

    近五年来,本学科共有科研立项32项,经费达941.88万元,其中,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6项;发表学术论文71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1篇,SCI收录论文4篇;出版专著教材21部;获省部级科研奖励6项、专利4项。

    6.教学与人才培养情况

    学科现有骨干成员2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员9人、副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1人;博士学位11人,硕士学位10人,博士学位人员占45.8%,具有海外经历2人。在研课题32项,人均科研经费44.85万元。本学科现有获得河南省政府津贴、中原英才计划-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1人,担任国家一级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者2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0人。

    7.学术交流与合作

    国内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35所院校建立了广泛的协作关系,本学科共举办国内学术交流会12次,学科成员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共56次,外出讲学15次,应邀国内讲学14余次。

    8.平台建设

    目前本学科拥有全国中医内科较大的临床、教学基地及科研实验室。临床内科共开设病床451张,有10个专业病区(脑病、肝胆病、脾胃病、肿瘤、心病、肺病、内分泌、肾病、血液、风湿)。年门诊量20万人次,床位占用率110%;年收治病人3600人次。内科实验室配备具有全自动脱水机、快速冰冻切片机、包埋机、切片机、染色机、薄层细胞制片机及分子病理检测所需的精密仪器RT-PCR、核酸提取仪、原位杂交仪等以及双向电泳系统、蛋白纯化系统、红外成像系统、Cytation 5细胞成像系统、多人共览新型高清显微镜和数字化图文处理系统先进的仪器设备,为内科学科的科、教、研及临床发展提供着坚实的实验基础。

Baidu
sogou